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4:15:51
政策释放出明确信号,基建投资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将扛起扩内需、促循环、稳增长的大旗,基建投资将加速推进。
深层页岩气单井稳定日产连破30万立方米、40万立方米、50万立方米三道大关,深层页岩气压裂技术逐步成熟。深层页岩气上覆地层复杂,存在着页岩埋深大、地应力多变等多项世界级难题,对技术要求高,勘探开发难度大。
在深层页岩气领域,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矿权区内拥有深层页岩气资源量6.3万亿立方米,是我国页岩气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和部属单位负责同志,国家级集群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国家级集群代表,有关专家和金融机构在无锡主会场参加会议。要紧紧围绕新时代目标任务,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创新思路举措,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完善央地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集群政策支持体系,促进集群交流与合作,推动集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会上,有关专家和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无锡市人民政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同志作了分享交流。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现场会在无锡召开 会议指出,培育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1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江苏无锡召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现场会,总结交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实施三年来的工作经验,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部署国家级集群培育提升工作。王学雷表示,单看电池规划产能,未来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过剩,但汽车电动化趋势下,电池需求增量空间仍巨大,增长仍可持续数年。
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排名中,中国企业就有6家,合计市场占有率达64.2%,与2021年53.2%的市占率相比,优势明显扩大。对此,黄蔚表示,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在全产业链上的布局决定了其优势地位,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企业都在通过绑定下游车企来锁定产能,同时在上游原材料端进行更深层的布局。此外,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尚有较大距离,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产能规模也在高速增长,比如公司在全球布局14大电池制造基地,预计2025年将实现年产能300GWh。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未来动力电池的产能与需求是一个总量不断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无法断言会出现绝对意义上的过剩。
黄蔚也认为,从表面来看,仅仅是结构性过剩,动力电池产能是分阶段落地的。仍未上市的天津力神为了抓住市场机遇,也宣布了超百亿元的产能扩张。动力电池企业在资本的助力下迎风奔跑,产业链规模优势愈发稳固。在他看来,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虽然动力电池企业会有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但是头部企业的先进产能不会过剩,只会不足。
近日,瑞浦兰钧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拟在主板上市。未来不止新能源汽车一个应用场景,国内外的储能市场需求也非常大。就现有产能与需求而言,并不存在明显的过剩。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年内仅在锂电池生产制造领域(截至12月5日),新公布的投资扩产项目就多达94个。
临近2022年年末,动力电池企业谋求上市的步伐还在加速。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在今年开始加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
想更进一步扩大市占率,肯定还是要寻求与资本市场对接。其中,有76个公布了投资金额,总金额超8747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超115亿元。
包括国轩高科在内的企业不断推动电池技术发展,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均在不断提高,使得动力电池在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也是动力电池企业不断谋求上市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在A股和港交所上市,今年以来,国轩高科、欣旺达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先后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厂商排名方面,两家中国的厂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领跑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装机量分别达到了18.1GWh和7.8GWh,占据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37.6%和16.2%。这是继中创新航港交所上市、蜂巢能源IPO获受理后,又一家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开启上市进程。张强表示,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希望能在明年上半年完成第二轮融资,之后便会启动IPO,预计2024年、2025年在科创板实现动力电池板块上市。相较之下,日韩动力电池厂商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收窄,当前合计市场占有率仅约28%。
动力电池企业谋求上市的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旺盛,市场对先进产能的需求量很高。作为曾经的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因为上市一直不顺利,天津力神的发展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国轩高科等企业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徐工新能源装载机批量交付八闽大地某环保企业 但是,经过2022年的大规模扩张,对于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不绝于耳。同时,供应链优势也愈发凸显,从电池所需的关键金属资源,到正负极等材料,国内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都遥遥领先于国外企业。
产业链和规模优势不断凸显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持续扩张产能成为动力电池企业2022年的必选项。国内电池企业与上游企业深度绑定,保障了供应链的安全性。
11月份,蜂巢能源递交了科创板上市招股书。12月20日,在第七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天津力神总经理张强表示,公司正在将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业务做拆分,消费电池业务将通过借壳重组的方式,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不断有资本加持。国轩高科有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也是能源转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国政府都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动力电池企业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同时通过产业一体化等方式让公司更有竞争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增长,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回应市场需求,企业也在不断扩产先进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的先进性。纵观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的关键词就是上市和扩张。
国轩高科上述负责人进一步强调,我国拥有成熟的电池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不仅有效控制了电池研发与生产成本,而且通过各地方的产业集群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结构性产能过剩不改行业趋势向好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产销量随之不断攀升
为回应市场需求,企业也在不断扩产先进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的先进性。不仅仅是在A股和港交所上市,今年以来,国轩高科、欣旺达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先后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此前曾表示,新能源产业目前处在发展早期阶段小荷才露尖尖角,后面还有十倍以上的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将来优质有效产能依然是稀缺的,同时存在无效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乐观的销量预期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仍有望继续扩大。
此外,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尚有较大距离,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对此,黄蔚表示,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在全产业链上的布局决定了其优势地位,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企业都在通过绑定下游车企来锁定产能,同时在上游原材料端进行更深层的布局。
日前正在冲刺港交所IPO的瑞浦兰钧,其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扩大产能。徐工新能源装载机批量交付八闽大地某环保企业 但是,经过2022年的大规模扩张,对于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不绝于耳。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未来不止新能源汽车一个应用场景,国内外的储能市场需求也非常大。
发表评论
留言: